返回列表 发帖

【井冈山】 序:霹雳一声暴动 上

【井冈山】 序:霹雳一声暴动 上

[ ifuleu ] 于:2010-03-30

http://view.ccthere.com/article/2811586

1965年5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坐专列自湖南长沙至株洲,换乘专车经醴陵,攸县到达茶陵,暂宿一晚后经莲花抵永新,随即,车发井冈山脚的茅坪,沿蜿蜒山路,经黄洋界直上山顶茨坪,开始了他阔别38年的井冈山之旅----“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山顶盘桓思索,留恋忘返近十日。据说,就是在这十天里,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发动以后的一场大革命,并且确立了这次运动的几个目的;而其中的某些,隐隐约约能看到38年前的影子。

最初纯粹好奇:主席的足迹还有以后的瑞金,延安,西柏坡,一个比一个精彩。相比而言,井冈山应该算是一朵微小的浪花了吧?为什么在风雨欲来的前夜独上井冈山呢?必有蹊跷!俺怀着一颗八卦党人火热的心,查阅了一些回忆录和专题文章,糅合整理出来,试图通过一系列类似于编年体的小文,和同修们一起,来刨根问底这一段历史。秉承一贯的油滑风格,俺会把主席称为润同志,把陈老总称为仲弘同志,把林总称为育同志,把老总----还是继续称为老总吧。这些都是昵称,俺对所有革命先烈的尊重绝对超出一些人的想象。为吸引眼球,防止没人气半途而废,俺先抛出几个井冈山的八卦问题来,请问,你都知道答案吗:

比如说,润同志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了井冈山王佐袁文才武装存在的?一直说的秋收起义老警卫团是怎么回事,全称是啥?润同志和永新一枝花啥时候见面的,结婚的时候到底知不知道霞姑还活着?井冈会师后的四军到底是几个团,老总的28团战斗力到底比其余团强出多少?四军何时改名红军的? 16字游击方针到底是谁的创举?边界3月失败,四军7月分兵,边界8月失败是怎么回事?到底有多少湖南和中央的错误指示妖蛾子般地参与了这些失败?会剿这个词是国民党谁创造的?袁王是怎么被错杀的?井冈山上不多的能打仗的2位女同志是谁?孜孜以求进剿的倒霉蛋杨如轩是谁?

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偶尔可见于河里的讨论,但不系统太散乱;慢慢来吧,俺以后的系列小文里都会看到答案,会很长,如果能写完的话。

一般公认的这段根据地的历史,是从1927年10月润同志率众走上井冈山的茨坪开始的,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截至于1930年2月。这个月,王佐,袁文才被误杀,井冈山重新沦落土匪手中直到1949年才获解放。既然模仿编年体,那这个历史就要按照时间来,那就离不了要先说一说这个“霹雳一声暴动”的秋收起义,源头嘛,还是在八七会议。

1927年雄奇公发动了四一二,国民革命转入土地革命;土共应变的汉口八七会议和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确立了武装暴动的方针。作为一系列暴动的一环,新科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澎湃并称为农运王的润同志以特派员的身份和同样候补委员的彭公达回到了长沙,任务有两个:一是改组湖南省委,二是在湘赣边境发动秋收暴动。回到长沙,润同志马上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当然,顺便回家见了妻子杨开慧和孩子们一面,而这一面,即是和骄杨的永诀。

湖南省委改组后,润同志力排众议,确立以长沙为中心包括周围七县的局部秋收起义,同时出任指挥机构----前敌委员会书记。没想到的是,这一下子就给这支队伍找了好几个婆婆:江西,湖南省委隔三差五的来个指示,前者还好点,后者基本上隔一段时间折腾一下,再往上还有白区的中央在遥控指挥,就连最近的湘南特委时不时也想指手画脚一下,润同志前委书记这顶帽子也就时有时无的。

搞定了省委,润同志马不停蹄的赶往安源召开暴动的军事会议,正式组建第一军第一师,润同志放弃了模仿南昌起义仍然打出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做法,把这支队伍称为工农革命军。两字之差,反映出的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这个师号称5000人,下辖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连,主体就是脍炙人口的警卫团。有人专门考据过,这个警卫团全称应该是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因为曾驻防武昌国民政府所在地,一度也被误称为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以赫赫有名的北伐军叶挺独立团的一个营扩建起来的。

土共早早就盯上了这支队伍,利用武汉政府短暂的友好大量的渗透人才,比如说,在秋收起义几个月前,何坤,蔡协民数人就被润同志派遣打入其中,前者润同志亲自为其改名为何长工,为井冈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铁杆心腹,惜乎长征草地分兵一时糊涂,从此和高层军旅基本无缘;后者留恋农民协会,婉拒了润老师赠名的美意。何等人去了警卫团,蔡去了司令部,以后一个秋收一个南昌,很快后会有期,彼此的熟悉也避免了前去联络的长工同志被老总当探子给毙了。在网上搜一搜何长工很有趣,点击第一个百度百科的连接,看到的照片活生生就是一个戎装版的梁朝伟----真是英俊潇洒。

在武汉时候,团长是孙大炮亲自面试被授予学习楷模的黄埔二期生,北伐屡立功勋的共产党员卢德铭,连排长也多是黄埔共党生。严格的说,以后依此为基础的井冈山第31团和老总率领的南昌余勇第28团同出北伐张发奎的第四军豪门,应该是惺惺相习,但事实却是恰恰相反,井冈会师之初,三老四少们彼此看不上眼。提前说几句,28团基本以攻城略地著称,善攻不善守;31团刚刚相反,善守不善攻。这个当然和那时候两个团武器的强烈反差有关,但八卦起来,恐怕要和这个警卫团的性质有点关系:负责保卫的嘛,只要能守得住就可以了,这个俺有点体会。

俺祖父当年回家探亲,闲着没事就出去遛达遛达,看到一个摆摊招揽人用气枪打小气球以赢取奖品的,一时手痒凑上去玩一把。结果头一枪就偏到了一边,心里明白这枪是动了手脚了,趁着摊主笑声未落打了第二枪,稍稍偏向了另一边----好,两点夹,准星在心里调好了,连发数枪,枪枪命中。最后摊主一再哀求,别打了。

那是,六十年代大练兵全军数得着的神枪手,玩个作了手脚的气枪自然不在话下。以后调入中央警卫团,也就是8341部队,这个部队可是不缺了像我祖父这样的神枪手,用来保卫防守人尽其才正得事宜。可是要是派他们攻城略地?俺觉得你还没百步呢,恐怕就要当心被人穿杨了。

俺该喝水了,顺便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歪楼。。。
【井冈山】 序:霹雳一声暴动 下补 (一点史实的修正) [ ifuleu ] 于:2010-04-04 13:07:26 复:2818061
咱也随大流补一把,来个补,同时修正一下这个长沙暴动和彭公达的问题。又查了几个关于长沙暴动和秋收起义的资料,包括事后中央特派员任弼时的调查报告和当时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关于湖南秋暴的报告(属于检讨和说明的性质),当时的事实是这样的:

湖南省委改组,书记易礼容被调整,彭任新书记;8月18日,新的省委开会,关于暴动问题:

1,中央当时普遍认为只要依靠工农暴动就可以了,不讲军事力量;润同志坚决反对,强调单靠农民是不够的,必须要由军事武装,“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当时易礼容,夏明翰赞同;

2,反对中央打国民党旗号,要用工农自己的名义;

3,暴动范围:中央是湖南全省暴动,湘中,湘南,湘西和宝庆----彭公达坚持这个意见;润同志坚持只以长沙为中心的局部起义,易礼容,夏明翰赞同;

4,会议以后,润同志在安源的军事会议后发信湖南省委,约定的是11日安源发动,18日进攻长沙;并要求长沙暴动须和军队配合,不可妄动;彭公达提出来13日长沙暴动,后大部分人不同意,遂改为15日;

5,15日湖南省委知悉前线失利,16日彭公达毅然决定暂时停止长沙暴动。

事后中央追究,彭公达坚持16日决定停止是正确的,错误是省委没有同意他提议的13日提前暴动的方案。

这就是基本的史实,其中易礼容,夏明翰是早期追随润同志加入老共的,后一个更做过润同志的秘书,出身豪门,祖父前清进士,官至户部主事,人称“夏府少爷”。后为穷苦人鼓与呼,献身革命,就义时写下了进入语文课本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其实这样的人老共很多,他们当年是精英,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为了穷人不惜背叛自己的出身,可歌可泣!
【井冈山】 序:霹雳一声暴动 下 [ ifuleu ] 于:2010-04-02 23:56:50 复:2811586
上接:霹雳一声暴动 中

9月初,润同志一身农民打扮,在安源召开会议:粗布短上衣,蓝布裤子,脚蹬草鞋,肩搭蓝色大坎肩----这可是挑担子的农民们休息时候擦汗用的,睡觉时候也可以拿来盖盖肚子。这个造型有点雷人,那时候的润同志虽不算潮男,但也是美男,见过的人都夸英俊清秀,皮肤很好。比如一年前,郭老(郭沫若)直夸“状貌如妇人好女”。当然了,那时候也没人会知道润同志的运筹帷幄,远非留侯张良可以比肩。

会议决定修水,铜鼓,安源兵分三路:以铜鼓第三团为主力----这个有点奇怪,拟定汇合第一团合击浏阳,第二团进攻萍乡,醴陵,然后三方合击长沙;兵临城下之日长沙城内暴动,里应外合,一举夺取湘省中心。这里润同志还埋了一个伏笔,要求第二团前进的时候,确保萍乡或安源,以备不测时南退。当然那时候未必胸有成竹井冈山,但大的撤退方向却是确定了,那就是往湘南湘赣边界敌人薄弱环节走,在这个路上,就有井冈山了。一个好汉三个帮,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和润同志默契,详细安排好了各地工农配合的时间:9日破坏铁路,11日各县起义,15日长沙总暴动。一切如愿的话,这会是一个完美风暴。

其实,这个计划自始至终未得到中央的批准,中央鄙视润同志们太小家子气了,他们自己在屋子里丈量地图,红蓝铅笔画出来的是一个以长沙,湘南和宝庆三处为中心的全省暴动计划;而且,他们也不同意润同志的工农主张,要求打国民党旗帜。双方鸿雁往来,唇枪舌战多次,直到起义前中央还在严厉命令湖南改弦更张。不过没用,润同志和湖南省委是小辣椒和独头蒜联手,决不退缩;而且,小辣椒公然和中央唱反调,千叮咛万嘱咐省委书记彭公达:蒜兄啊,工农运动要和武装力量结合,老兄你在城头远眺王师未到之前,长沙暴动绝不可轻举妄动啊。可惜后者收信后没敲敲木头,结果一语成谶:前者见势不妙当然没有轻举突进,后者依言正确决策也没有妄动----好了,早已气得冒烟的国际代表就手抓了他们现行,赠送“临阵脱逃”的小红帽两顶;日后哥俩一齐跳水,失去了在候补委员英雄榜的排名。

忘了说了,润同志这个时候之所以开始被起义军亲切的称为毛委员,就是有这个作为候补委员的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所以日后有一段时间,虽然热情的井冈人还是一口一个“毛委员”叫着,但细究起来,总有点名不副实----直到莫斯科六大才又恢复了中央委员的资格。

就在这次会议上,润同志见到了二团团长王新亚,也有人说是王兴亚,王团长是从永新撤退出来的。早在七月份,袁文才,王佐的“游击队员”(汗一个),会同王新亚的农军打下了永新城,从屠刀下救出了一大批永新共产党人;后来敌人反扑,袁王撤出,永新县委干部们随之去了井冈山,这里面有龙超清,有永新一枝花兄妹(贺子珍,贺敏学),王新亚部辗转到了长沙附近加入了秋收大军。所以一个最合理的猜测就是润同志在这个时候,第一次知道了井冈武装的存在,官修的润公传也收录了这个说法。

——————————请大家拍砖的分界线———————————

这个两枝(袁文才一枝,王佐一枝)只有几百人,各有六十几条破枪的队伍在别人那可能就是过眼云烟,听听热闹算了;但润同志早在一月底二月初调研的时候,在一次会议上就穿越式地提出来要上山打游击,进而在七月份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建议保存武力,上山造成军事实力的基础。既然有了要求第二团力保萍乡和安源以备队伍南撤畅通,那水到渠成的下一步的思考可能就是想到井冈这个地方溜达溜达了。当然从起义到最终落脚井冈山,这也是一个过程,后面接着说。

九月九日,秋收起义爆发,工人率先破坏了长沙的两条主要铁路,试图先行孤立长沙;同时,修水的第一团先行宣布起义,不过没有按计划向铜鼓靠拢,而是径自推向平江方向。这个时候,润同志在从安源赶往起义主力,铜鼓的第三团的路上被清乡队捉住送去砍头,差点出师未捷就让大家流泪。所幸机智逃脱,若干年后在延安对一个叫斯诺的美国记者言及此事,谈笑风生毫不在意。斯记者写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封面是润同志头戴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军帽的经典照片,眼光深邃,英气逼人,不用多说,肯定是风靡西方了。这里涉及到了一段八角帽来历的公案,也是众说纷纭。

起义伊始,工农革命军不可能有自己的着装,沿袭的还是当时国民革命军的深灰色军装,这个灰色基调好像一直持续到了井冈山,瑞金和延安。秋收起义乍起,总得和 KMT 的有点区别,以利辨认,于是把军帽顶上的油布撕下来,胳膊套上红袖章,脖子上系个红带子----有说法的,那是“要把红巾系在颈,只顾革命不顾生”,有时就有了油画中常见的秋收情景。但毕竟着装大体还是一样,所以很容易和敌军混淆,这个以后间接造成了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牺牲。

卢德铭是在10日从中央请示完后及时赶回师部所在的第一团,于是担任总指挥;同一天,第二团和润同志亲率的第三团分别宣布起义。后面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失败了:11日,第一团行进途中,配合的第四团匪性复发反水,从两翼突然进攻,一团死伤惨重,团长失踪,土匪们把辎重粮草洗劫一空后溜之乎也;11日,第二团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遭遇敌反扑后撤出醴陵,旋即北进占领浏阳,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17日仓促突围溃不成军,仅余一营;11日,第三团兵发浏阳,克白沙,东门市,润同志虽一再警告,但团长苏先俊----又是一个以后的叛逃人物,麻痹大意,14日受挫于优势之敌,退至浏阳上坪。这时候,一团失利的消息传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润同志召开3团会议,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传檄第一,三团南下。19日,三个团会合于文家市,当晚召开前委会议讨论,同一天,中央又一道金牌下达,继续严令军队进攻长沙,长沙马上暴动。

当晚,文家市的里仁学校灯火通明,众目相接,惶惶不安,润同志微微一笑,长身而起,从兜里掏出一个临行前丞相赠送的锦囊来,打开看是一张地图,铺开来,对众人道,此有一计,可保我等安然无恙也,呵呵呵呵。。。笑音未落,角落里传来一声“我反对”,大家定睛看去,却是师长余洒度。。。预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起义之初,润同志曾挥毫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和他以前的或者后来的诗词相比,艺术水准不敢恭维,但党史专家称之为“诗史”,因为把队伍的名称和军旗等等一一记录在诗,比如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还有就是,“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以后但凡写这段历史,标题太半就是霹雳一声,有点生猛,所以下一章婉约了,因为终于要上山了,好事啊:

【井冈山】 系列一: 深山寂静夜芳馨

为了接轨,会另开一楼,敬请关注,送花,歪楼,拍砖。
【井冈山】 序:霹雳一声暴动 中 [ ifuleu ] 于:2010-04-01 11:05:57 复:2811586
上承:霹雳一声暴动 上

1927年是 KMT 城头频频变幻大王旗的一年,“一个党,两个政府,三个党部”,还有分存于广州,武汉和南京的三所黄埔军校,说起来话长了,还涉及到了黄埔五,六,七期生的划分问题。这里简单提一下武汉的这一所。

北伐之初,黄埔军校扩建,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是一所分校,最初招收的是黄埔第六期政治科,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像罗长子(罗瑞卿);有一个200多人的女生队,开启了中国军校招收女生的先河,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赵一曼烈士就在这个队中,还有一个以后写了一本《女兵自传》在西方小有名气的谢冰莹。当时,这200多位女生,有人已经作了母亲,有人缠过足;有人是大学生,有人是初中生,不一而足。以后《星火燎原》回忆录有一个女兵专辑,还有当年女兵的身影。以后,黄埔第五期政治大队,炮兵大队和工兵大队调入武汉学习。

这些军校生在四一二后短暂的改编为“中央独立师”,上马杀敌,和叶挺的一个师一起,打退了雄奇公派来偷袭武汉的夏斗寅部;随后归校,想拿起课本,接着读书。可惜,当时的武汉之大,已经容不下他们的几张课桌了。七月十五日,汪美男子(汪精卫)撕下了容共的面纱,正式宣布分共,同时宣布起兵东征叛徒雄奇兄。中共色彩浓厚的分校面临被缴枪解散的厄运,只得借演习之名暂时在武昌城外游荡。

张发奎被任命为东征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表示愿意收编这支队伍,于是军校关闭,五,六期学生全部提前毕业,留去自由,留下来的就改编为第二方面军的军官教导团,计有2000余人,暂时归警卫团指挥。

七月底,中共和张发奎相继给警卫团下命令,前者指示去南昌准备起义,后者指示部队往九江。为行动方便,卢德铭决定先打着去九江的旗号离开武昌。八月一日,警卫团乘坐两所大船沿长江东下,次日,军官教导团殿后,分坐十余艘小船,由小火轮牵引才离开。由于途中得知南昌已经暴动,卢德铭当机立断,警卫团阳新县黄颡弃船登陆,准备从陆路急行军赶至南昌。

大船泊岸,回头就看到了江面上随行而至的教导团小船们。于是集中全团的号兵,试图引起对方的注意,一同靠岸,未果。于是教导团径自沿江至九江,被早已张好网的张发奎缴械。卧底的“峨眉峰”叶参座(叶剑英)向张发奎建议,把这支队伍改编成了第四方面军的军官教导团。当然,一些共党,包括罗长子趁乱逃走,另寻组织了;以后从他们嘴里得知,当时在船上听到了号子,但不知为什么没有靠岸。这个团以后开赴广州,由叶参座(这个团的团座)率领,参加了年底昙花一现的广州起义。

这个张发奎真是非常有意思,他的铁四军为那时候的这三大起义分别贡献了中坚力量,这个人物一生也是个传奇----有空再八卦。

接着说警卫团。8月初,警卫团行至江西奉新,传来了南昌起义失败了(好吧,部队南下),于是折返修水,这时候卢德铭暂时离队到武汉向中央汇报请示,队伍就由一营营长余洒度指挥----这是一个叛逃人物,以后再说。

可是这么大的一支队伍,驻扎修水总的有个名义才行。于是送了一些秋天的菠菜给江西的朱培德,暂时被收编为江西防军第一师,赶制了关防印信和印税收据,后者才是主要的,革命军队嘛,不能横征暴敛。这个江西朱培德,和老总是云南讲武堂同学,当时以滇军镇守江西,和地方乡绅关系也不是很好,而且沾染了表兄弟黔军双枪将的恶名,战斗力差点。所以被润同志一眼就看出系湘赣交界之薄弱环节,以后的井冈重点向其渗透;前者也不是省油的灯,知道自己是软豆包----肯定会先被捏,于是频频进剿,后又和湘军会剿,当然被润同志打了个鼻青脸肿,也成就了老总和昔日滇军同僚们的佳话----对老总来说,而对滇军同鞋们就是 n 年以后出狱感慨“无端附逆乱交锋”,后悔的肠子都青了。不过穿越人士只有一个润同志,别人谁能洞穿历史呢?

于是乎,在九月九日秋收起义之前,就有这么一个师的人马可供润同志调遣了,分布大致这样的:

师长余洒度,第一团主要是警卫团,驻修水; 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组成,驻安源;第三团由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的部分工农义勇军建成,驻铜鼓;附带一个特务连,主要做做税收工作,里面有大名鼎鼎的圣人元帅(罗荣桓)。其实还有一个第四团,不过这个有点争议,也有说他们是编入第一团的,是黔军王天培(彼时已被雄奇嫁祸江东,秘密杀害)一只流落此地甘为土匪的邱国轩部。也住在修水,起义伊始匪性爆发,直接导致了一团的失败,这是后话。

这些工农武装,好多也是起初欲赶往南昌支援起义的,但和警卫团一样,得知失败就暂时留下了。那也要请示组织下一步行动啊,于是像其中的浏阳工农义勇军,就派了一个18岁的小伙找江西省委。这个小伙名字比较文气,叫宋韵琴。以后归队,宁冈时候打下遂川,嗜酒如命的伍中豪同志嫌太娘了,建议改为----宋任穷,就是传说中的改开“八老”,河里还在讨论的老人政治,元老院成员。后文还要提到他,不过和这个话题无关。

这几个团长有一个二团团长王新(兴)亚,就是他,极有可能让润同志第一次知道了井冈山王佐和袁文才武装的存在,才有了秋收失败后一系列有点针对性的撤退行动。

下接:霹雳一声暴动 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