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泪哗哗的流 于 2012-3-3 20:10 编辑

回复 13# 肚子饿了


    张显不是律师,只是受害人张妙的远房亲戚,因为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所以主动做了原告代理。
   我最近又回顾了一下这件事(本人非法律专业人士),个人观点:第一,药家鑫犯罪了,判决死刑,依法判处;第二,双方家庭都是受害者,在此事件中,不论是案发还是后来的舆论战争中,肯定都是心灵煎熬;第三,此事件中,张显此人引起我最大的恶感,开头时我不予评论,后期完全是出风头出过瘾了。
我个人作为一个非法律专业人士,对法律的最大尊重,就是在我不了解的领域不会随意发表意见(我个人认为,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做的是帮忙去打听该怎么做,而不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替人都做了),而此人在明知道自己对于原告一方的影响力情况下仍多次主导原告言行,起码张显在这个事件闹得这么大拖得这么久的原因之中,占很大比例。特别是在二审中,张显担心原告方只能旁听不能说话的情况,提出要上诉,要求上交材料,打电话竟然直接称“我是张显,我要交材料。。”(被拒绝了,因为不符合法律程序,对方也明确说明了此点,并且在他再次打电话要求时骂他“白痴”“法盲”)云云,不知他经过此事自我膨胀到什么程度,敢问各位,谁出去办事是这么说的。我是个学生,找学生处办事应该说的是“你好,我是某某专业某某班的学生,现在我有件事如何如何需要处理,具体情况是。。”我想社会上工作也大多如此吧?张显这个言行,跟他鄙视的那种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行为有什么差别呢,不一样也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势力压迫别人么?
    今天再看药家鑫,我也挺同情他。同情的不是他被判死刑被执行了,他犯下的罪该自己承担。我同情的是,他承担了比他犯下的罪更多的压力,各种舆论,各种辱骂(最可笑的是,没享受过富二代军二代官二代的待遇,背了人家的骂名)。从他愿意自首来看,起码还是有一点良知的。我个人认为(对不起我是法盲,此点只是个人意见,不晓得法律上允不允许),他在死刑执行之前应该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疗,从他杀人的行为来看,心理问题挺严重的(心理问题跟精神病不同,不能减刑的,我还是认为他该判死刑,毕竟杀人偿命),我甚至认为,他到死也没明白他承担的是什么,他是委屈的(他自己感觉委屈,不是我觉得他被执行死刑委屈)。所以心理治疗是必要的,起码要让他在死前想明白,他到底做了什么到底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再去慷慨赴死(我觉得他还有点良知应该不属于完全没法感化的那类人吧)。事实上,药家鑫在被执行死刑前,只有一点点时间与父母见了一面,在自首前的吃妈妈做的一顿饭的愿望都没能满足。我不是认为他不该死,我只是觉得,如果没有张显掀起来的这么大地社会舆论压力,也许药家鑫死前的这些小小要求能得到满足(他的父母也能抓紧最后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儿子,这个家庭真悲哀)。
    我最后的论述有些怪,自己也有点糊涂了。举个例来讲,就像个小孩子,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被打了被骂了(看来药家鑫父亲都是这么做的),但是这个孩子还没明白到底为什么被打。药家鑫在某些方面仍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但是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他应该要“懂事”的,他杀人了要承担责任的,但是在执行惩罚之前,是不是可以让这个“孩子”明白他为什么要被罚(他知道他要承担“杀人偿命”的责任,但我认为他还不明白一个成人的责任),可惜他就这样永远“不明白”了。
回复 20# bailiyanxia


    张显主张下,让原告方拒绝民事赔偿了,说出了名言不要“带血的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