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南京货与南京情结——万景路
[打印本页]
作者:
asuka651495007
时间:
2011-8-29 03:28
标题:
南京货与南京情结——万景路
正如在南京谈日本一样,在日本谈论南京同样是个尴尬的话题。虽然南京与名古屋是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中日两国间缔结的首对友好城市,但截至今日,两市之间互访人数不过数千,经济效益更是与近邻的上海苏州等地不可同日而语。百度里输入“南京大屠杀”几字,相关链接高达359万余条,而在日本雅虎输入类似的几字,显示的链条亦有56万之多。可见,“南京”二字在中日之间的敏感度是毋庸赘言的。不过,敏感归敏感,旅日日久,却发现在“友邦”与南京有关的事物还真就不少。
锁,《辞海》释义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辞源》则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邻邦日本,自古就有活用汉字甚或自造和式汉字之习。锁,在日本古亦称键,后来却逐渐变为了“锭”,再后来又被称为“南京锭”。一提南京锭,日人尽知,国人却茫然,按理日人崇尚大唐,既然非要把源自中国的“锁”冠以名词,现成的“大唐锭”、“长安锭”似乎会更响当当一些,但日人不用。好象大唐似乎遥远了点,而六朝古都南京则既是日本人喜欢的三国之吴都,又是给予了日本文化很深影响的大明开国首府,当时的东南亚大都市。由此,据说落后的日本在近代开始,就笼统的把由外国进口的奇珍物品等,统统在前面冠之以“南京”二字,以示时尚、时髦。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进口货。六朝古都南京,当然固若金汤,大门挂上一把“南京锭”,日本人大概就真的“心定”了。东京江之岛有个恋人之丘,栅栏上就挂有许多刻著恋人们美好祝愿的金澄澄的“南京锭”,买来挂上,就似乎锁定了对方的一生,这倒是“南京锭”的另一大功用。在吾国寺庙和一些旅游景点好象也流行这玩意儿,叫做“同心锁”。灵不灵,各人自知,寺庙和观光地用它大发其财,倒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还有一种绳扣,叫“南京结”,咋一听,有点容易与我们那大红大紫的“中华结”搞混,其实一点不搭界。“南京结”,它是指捆绑东西时为防止绳结松脱而用绳子结成的一种越系越紧的系绳方法。其实,日本玩绳子的历史可谓悠久,直能追溯至绳文时代,陶俑身上的绳纹虽然看著让人感觉有点暧昧,但那毕竟代表了日本历史的悠久。怎么看,把“南京结”命名为“绳文结”都更能展示日本历史的厚重感,但日本人还是不用,“南京结”至今仍是日本手工艺人的爱称,邪了门儿了。
最有趣的还是臭虫,江户时代日本在神户买进外国船,买一送一,臭虫也就登陆东瀛了。舶来品嘛,其名自然也就“南京虫”了。从此,“吸血臭虫”在大和民族摇身一变为“南京虫”,殊不知,“臭虫”冠以“南京”二字,那似乎就沾上了一丝皇气,高贵起来,繁殖力也就旺盛,至今源源不绝。不过,“南京虫”似乎不宜告知广东人,敢料理万物的老广没准儿把它当做什么高蛋白的益虫找来炸上一盘呢。也不宜让南京人知道,南京人若知日本人把臭虫叫做“南京虫”,那日本人就有点陈水(欠扁)了。
明明进口的是山东大花生,可过去日本人偏要称它为“南京豆”,还好,今天的日本,“落花生”已是普遍叫法儿。除此之外,日本人还把用陶或玻璃制作的戒指首饰等物称为“南京玉”;江户时代流通的一种我大清之钱币叫做“南京钱”;当时进口的大米也称为“南京米”;而装米和花生的袋子就叫“南京袋”。华人聚集居住并经营店铺的街区现在叫“中华街”,过去是叫“南京町”的。我们知道金陵菜属苏浙菜系,在日本却有著郑重的“南京料理”一说,而且据说区别于普通中华料理的是味道偏咸一点。银座的珍满茶楼好象就是正宗的南京料理。
舶来珍奇物品冠以南京也就罢了,“南京玉廉”本是日本大道艺之一,艺者舞动20-30公分的半圆状竹玉廉,边跳边唱,竹圈可以幻化为鱼竿、桥、柳枝等。本发祥于日本富山县的“南京玉廉”,却为了强调其连大明帝国都没有的稀少性居然命其名为“南京玉廉”,日本的南京情结之深,实在令人无语。
元代宋,艺成的日本视元为异邦,从此疏于往来;清取明,清在日人眼里同为蛮夷,非中华正统,同样不愿屈就。于是乎,景仰六朝古都,受大明朱子理学影响颇深的日本,从此视自己为中华文化传承之正统。这么想著,居然就有点明白日本人使用南京二字之用心了,至于后来日本人在南京变成鬼,我们则把这种舶来品称为“日本鬼子”。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stock.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