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女孩辞世后收红会捐款续:母亲称将捐助他人 [打印本页]

作者: whdxwd1    时间: 2011-8-21 01:20     标题: 女孩辞世后收红会捐款续:母亲称将捐助他人

永定县红十字会称因无专职人员致“大肚女孩”苏田田死后家属才领到捐款

  据新华社电,福建龙岩永定县“大肚女孩”苏田田去世一个月后,她的母亲郑金凤才接到永定县红十字会的通知,让她来签收当地爱心人士通过红十字会捐出的5万元善款。此事引发公众质疑:给女孩的救命款,为何会被拖了这么久?记者日前来到苏田田所在的永定县抚市镇中在村采访。苏田田母亲郑金凤称已于16日下午收到来自永定县红十字会的捐助款项,并希望将这笔钱捐赠给更困难的家庭。

  “大肚女孩”死后一个月捐款才拨付

  新华社记者本月17日来到了“大肚女孩”苏田田所在的永定县抚市镇中在村。苏田田家所在的这座两层小楼,一层的两间大门紧锁,二层才盖了一半。苏田田的母亲郑金凤告诉记者,16日下午,苏田田的卡上已经收到了地方红十字会汇过来的50218.22元。

  郑金凤说,2009年17岁的苏田田开始检查出患有罕见病症子宫间质肉瘤,四处求医一直治不好,到了今年,苏田田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今年6月,一些热心的人士将她的照片发到了网络上,希望获得热心人的帮助,并能找到医治的办法。

  照片发出去后,一些热心的网友直接将50、100元的钱纷纷打到了她的卡上,也有医院愿意帮助苏田田治疗。在永定县更是掀起了捐助热,县里各个部门纷纷捐款到红十字会。

  今年7月11日,苏田田不幸因病去世。但直到此时,爱心人士捐到红十字会的钱款没有一分钱送到苏田田或她家人的手中,而许多给苏田田捐款的人却都以为爱心捐款早该到了它该到的地方。

  记者看到,永定县关于苏田田的“爱心捐款倡议书”上的日期是6月13日,苏田田去世的日子是7月11日,而苏田田的卡上收到爱心捐助款项的日子是8月16日。永定县各个部门的热心捐款,苏田田本人却并未享受到。

  苏田田家月入仅两千仍愿捐善款

  针对网友们“一笔爱心捐款为何拖这么久”的质疑,一直经手处理此事的永定县红十字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沈卜魁告诉记者,县红十字会第一次会计核算是在7月8日,当时款项有37000多元,其中有两笔捐款因没有捐款对象的名字需要核对,当时和苏田田母亲沟通让她来办手续她说要照顾孩子没有时间,而且那个时候很多单位还在捐,红十字会收据开出去了,但是款还没到账。

  “后来听说苏田田病逝,我就打电话给苏田田的妈妈,说有的单位的捐款还在继续,这个款你可以先结一批,或者在7月底以后再来结,一次性付清。7月底,苏田田妈妈来找过我,我说还有一些手续要办,8月5日给她通知,我们核算清楚后,通知她8月15日来签收。”沈卜魁说。

  沈卜魁的说法在苏田田母亲郑金凤那里得到了证实。郑金凤说:“7月初我听说红十字会有捐款,我在照顾田田,一直没有问这个事情。后来田田去世了,我想给这些热心的网友们一个交代,才多次到红十字会问这笔钱。他们说还要核对明细,还要结算、做账,没有那么快。8月15日,我去签收捐款,8月16日,款项到了田田的卡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苏田田家为农村低保户,父亲无业,母亲靠每个月到鞋厂打工挣的两千多元养活全家。“这次田田的医疗费大多是靠热心人捐赠的,田田是我唯一的女儿,这些钱都是爱心人士捐助的,我有一双手还可以挣钱养活自己,我打算将这些钱给更需要的人。”郑金凤说。

  永定县红十字会一直无专职人员

  正在基层调研“大肚女孩”捐款事件的福建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蔡康政告诉记者,“网络上发布了这个消息以后,我们连忙来到永定了解事情的经过,也想查找这个事情发生的原因。了解后我们发现,账户问题是导致善款拖延的一个客观因素。”

  蔡康政说,红十字会作为人道公益救助团体,它的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作经费,纳入政府拨款的财政管理;另一部分是依法接受募捐的部分,应该有一个接受社会爱心捐款的银行专户,及时将善款拨给受助者,每年接受审计,同时也要接受媒体和捐赠人的监督。

  “永定县红十字会接收募捐的账户是由当地会计核算中心来接管,属于政府拨款的基本户,每个月末进行结算,导致了善款的拖延,这是一个客观因素。”蔡康政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人手不足是善款拖延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永定县中医院,县红十字会只有1间办公室。沈卜魁告诉记者,“我是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兼职在这里做事情。县红十字会有两个编制,目前还没有一个正式工作人员。”

  记者注意到,永定县红十字会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均多次提到,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未到位,专职人员未落实,制约着工作发展。
大洋网-广州日报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stock.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